深色有隔内生真菌Exophiala salmonis与纳米CuO的相互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4-06-11 08:06
摘要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Exophialasalmonis作为一种新兴病原菌,对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其与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型抗真菌剂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CuO作为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纳米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本综述概述了Exophialasalmonis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以及纳米CuO的抗菌机制,重点综述了纳米CuO对Exophialasalmonis的抑菌作用、作用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开发高效、安全的抗Exophialasalmonis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Exophialasalmonis;纳米CuO;抗菌活性;作用机制

1.前言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ematiaceousfungi)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真菌,因其菌丝细胞壁中含有黑色素而呈现深色[1]。

Exophialasalmonis作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一种,是一种新兴的条件致病菌,能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引起皮肤溃疡、鳃腐烂和系统性感染等疾病[2]。

近年来,Exophialasalmonis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3]。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纳米CuO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低成本和易制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抗菌、催化、传感等领域[4]。

研究表明,纳米CuO对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