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
(一)对于角色游戏的研究
1.角色游戏概念的研究
前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认为:学前儿童的角色游戏是“一种发展了的活动形式。儿童在这种活动中充当成年人的角色,并在专门设置的游戏条件下概括的再现承诺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1]
皮亚杰将儿童游戏以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皮亚杰认为,象征性游戏是幼儿借助于代替物的帮助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情景的活动,或者是扮演假装的角色的游戏。[2]
刘焱指出角色游戏是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3]
黄人颂认为,角色游戏是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4]
2.角色游戏价值的研究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国外研究者(Goldstein Thalia R; Lerner Matthew D)发现戏剧性游戏对幼儿情绪的自我控制有特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戏剧性的假装游戏,包括物理化情绪状态和特征,假装成动物和人的角色,并在一个小群体中参与假装的场景,可能会提高儿童的情绪控制。这些发现暗示了伪装和干预设计的功能,以改善典型和非典型人群的情绪控制。还有国外的研究者考察了社会性扮演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层面的作用。(Dockett,1995;Christie,1985)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训练的幼儿,他们的认知测验成绩要显著高于控制组,并且游戏的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标准智力测验的分数。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考察了幼儿的真实同伴关系和想象的角色关系对幼儿的社会互动和观点采择、同伴友谊和人际解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角色游戏能够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机会,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改善人际关系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Ashby,1976;Rosberg,199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