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文献综述

 2023-10-07 03:10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这说明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教材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愉悦空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呢?就成为了一个重点的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从而明白只有具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这一启示。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现在的小学生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不少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责任感,意志薄弱,控制力较差。有的同学因一点小摩擦就发生口角或拳脚相加;一遇上什么困难、挫折,要么丧气失望,要么打退堂鼓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这些园丁们是否应该在给予孩子们关怀表扬的同时,对我们的孩子们进行一些耐挫折的教育呢?因此,我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孩们子的审美情趣,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充实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启迪孩子们明白只有具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1]周仁康.语文教学反思新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陈国雄,崔峦.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3]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

[4]孙伟卿.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训练[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