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方”所构多义词条研究研究文献综述

 2023-11-26 07:11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方”是古今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目前学界主要从词汇和语法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

一、词汇角度,包括本义和词义系统演变两个方面:

(一)本义研究

孔凡秋、牛春生所著的《“方”字本义初探》,从词义角度分析出“方”字形体代表了两个不同的词义系统,记录了两个同音词“木柄”之“方”和“四方”之“方”。文章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并找出各自的引申义,同时列出了“方”音的假借义。吕嵩崧的《释“方”》全面利用甲骨文字形、古音、孳乳字、通假字等材料证明“方”的本义为“併船”。董性茂的《释方(旁)的字形和本义》则侧重于从古书的典型用例出发,在理顺方(旁)词族的本义与引申义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字形结构,在字形结构和用例意义的相互参证中,分析出 方”是“旁”的简化,“旁”是“方”的繁体,该是一个字,其本义是“侧旁”。田胜男在《“方”字本义研究述评》中将关于“方”字构形及其本义分析的观点逐一分类评析 , 进一步理顺了“方”字的意义演变线索,并在前人基础上得出“方 (旁 )乃同一字,“旁”乃“从方凡声 (方亦声)”的论断。

(二)词义系统演变研究

刘又辛、张博在《释“方”》中从“方”的同族词——“旁、房、膀、祊、傍、帮、纺、绑”以及“斻、辅、边、并”等字的研究出发,根据古代文献,确认“方”的本义为“併(并)”; 并且分别从它的“并”义和“旁边”义出发,分析它们各自孳生分化的情况;最后总结出了方族字(词)孳生分化的谱系图。 此外,吕嵩崧在《释“方”》中除了考察“方”的本义外,还阐述了其引申义,他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1.由“并列;比较”等义衍生的义项;2.由“与lsquo;圆rsquo;相对”义衍生的义项;3.由“方向、方位”义衍生的义项;4.因为水中行舟,单船不易驾驭,方向不好把握从而强调并船之作用。在于使船正,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方正;刚直”义。

二、语法角度主要是研究“方”的虚词用法和类词缀的特点。

“方”字作虚词主要讨论了副词和借词两种用法。谷峰在《古汉语副词“方”的多义性及其语义演变》中把“方”字的虚词用法分为以下四种:A.情状副词:正、正好;正是、就是(确认);B.范围或数量副词:刚刚、仅仅(限定);几乎、差不多(约似);C.时间副词:正、正在(进行体);刚刚、才;就要、马上(即将);D.连接副词:P才Q(必要条件)。张玉金在《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介词“在”、“当”、“方”》中阐述了“方”字介词的用法,主要用为介绍时间,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正当”。张延俊的《试谈词缀“方”的产生过程》采用义素分析法通过大量的文献用例,分析了“方”作为类词缀的形成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