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课题背景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能使学生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教学特点,优化教学设计结构,努力为学生创造知识建构的过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2018年10月16日至12月22日,笔者在南通市五山小学进行了为期十周的教育实习,在优秀属于学教师——陆建国老师的指导下,担任数学实习教师。实习期间,笔者观摩了该校包括陆老师在内的许多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期间笔者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在执教后我发现,学生对于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教学难点理解得不够透彻,通过直观操作活动角,学生能够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但是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不能直观理解,所以笔者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使二年级小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大小以及本课的难点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确定了我的论文研究的方向和题目: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的逻辑顺序。只有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收获知识;只有考虑学科的逻辑顺序才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学习的知识也有限,教师得课堂教学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教学设计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数学思考的积极性。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查阅,结合过期报刊杂志,研究现当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我发现,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攻破教学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本论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为例,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展开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攻破提供好的思路。
(二)概念界定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实质上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做一种事先策划,根据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进行的策略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学法、教师、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景等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利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从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