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九年义务教育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材多元化现象大面积出现,2006年各省各市又均进入高中新课改,存在于课标、教材、教法上的矛盾大量凸现出来,高一新生和任课教师均大面积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造成大部分学生无法尽快投入高中新生活中,严重影响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推进。随着高中教材“一纲多本”的广泛推广,态势将更加严重。 据不完全调查,现行高中课程和(初中)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的衔接安排,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缺失,如:学科高、初中课标、教材衔接的不配套,给高中新课程的教学造成困难。 高中教师不了解新生的学业水平,导致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并未建立在过去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之上。换言之,由于评价需要的侧重点不同,中考还没有真正测试出学生衔接新课程所需的全部知识水平和能力。 初、高中对于彼此用何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如何纪录学习的进步情形,如何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并不清楚,再加上高中新课程的推广,大家过去都没教过,更是无法应对。因此,可能出现新生入学的时候,高中重新为新生做了许多测验,而初中义务教育毕业的中考的标准评价测验对高中而言变成了废纸一张,出现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显现了初、高中课程衔接的缺失。 高中教师对于教学方向,对于学生成绩的期待水准等等,并没有充分的沟通讨论。 高中学校都体会到初、高中衔接的重要性,也肯定必须进一步改善继续性与学习进展的问题。遗憾的是对于初、高中转接方案中比较困难,或比较花时间的措施,则少有学校愿意做优先的考虑。 由此可以看出,此课题对提高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探索性。国内教育界人士也大多认识到高初中学段衔接上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但尚未见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是建立在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和对物理教学的重新认识之上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在学校的科学运行机制是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急需有所突破和建树。研究跨整个初高中年段,其整体创新程度较高,实用性强,其成果必将促进对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目前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很多教师和学者认识到此课题的意义之重大。日后,随着学生在初中向高中过度时对于物理的学习现状研究,以及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该问题,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也会日趋深入。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从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即可看出,在高初中教学目标上存在的差异: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对“认知目标”的要求为“知道→认识→理解”,理解层面只包括“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而高中在“认知目标”要求上增加了高层次的“应用”,同时“理解”的层面也高于初中,包括了“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和概述”等,即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要求较低,多为“认识”、“了解”、“感受”、“体验”、“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具体化。例如,要求“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对过程方法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高中物理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在物理实践方面,初中只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高中更强调通过以物理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等,这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初高中的学生在衔接上必然存在能力和方法上的落差。
为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质量,使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不再感到害怕。我们将对此课题进行探究。
3.参考文献:
[1]任建林.如何有效寒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顺利过渡Ⅱ].考试周刊,2010,(48):5o-5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