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生物医药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物医药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突破口;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强调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从宏观角度上来说,产学研合作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加强。
2012年,我校成立了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为提升国家生物医药相关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和科技支持;以协同创新为抓手,我校学科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重大专项新药创制综合性大平台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整体验收。
搞好校企联合、产学结合,能更好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自觉地、主动地为人才培养作贡献。
本课题从几点来探讨研究:(1)深入理解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这几个基本概念,指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通过了解产学研合作的不同模式的特点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总结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3)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4)了解国外如何促进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出我国应该从中借鉴的地方。
二、文献综述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合作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不同的标准,产学研合作可以划分为不同模式,不同的模式有各自不同的动力机制。通过了解产学研合作的不同模式的特点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总结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了解国外如何优化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从而提出我国应该从中借鉴的地方。
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1】该学者对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同。学者把企业现阶段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与研究开发有关,与技术学习和人才获取有关,以及与市场进入有关。
动力机制是产学研合作的的结合动力,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也是如此。顾伟忠1,刘兰2.《我国产学研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4】动力机制是产学研联合的结合动力,来源于结合领域内的总目标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表现在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人才通过科学技术这个中介,将各方的利益捆在一起,并通过优势互补而达到共同发展的需要。要十分注重产学研联合双向功能的发挥,使之既有利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又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原则,形成合作磁场,使之成为多赢的产学研联合利益机制,充分挖掘合作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联合体的发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