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皮素共无定形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7 05:02

柚皮素共无定形的研究

1. 摘要

柚皮素是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潜在利用价值巨大,但其存在水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致相关产品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通过对其共无定形的研究,可改善其理化性质,提高其溶解度及稳定性,为相关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柚皮素的理化性质,本研究拟制备柚皮素共无定形,同时采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多种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NAR共无定形进行理化性质的研究。

2. 选题意义

虽然柚皮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其存在水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导致其相关产品的开发受限。目前对其共无定形的研究极少,本课题将NAR制备成共无定形,期望改善其理化性质,有利于对柚皮素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将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 研究背景

无定形(AM)又称非晶态,是不同于晶体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有文献报道目前75%的候选药物都存在水溶性脂溶性均较差、易氧化、生物利用度低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现象[1]。研究发现无定形药物可以有效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口服利用度[2]。与晶形药物相比,无定形物在长程范围内表现为无序状态而短程范围排列有序,因而两者理化性质存在差异。无定形物质单位表面自由能较大,使其在溶出过程中,不需要克服晶格对其的限制,药物离子表面易水化,水化膜层使药物更易分散,从而具有较高溶解度、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等。Vyazovkin等[3]研究发现吲哚美辛无定形态相较于晶态,水溶性提高了约5倍。但是无定形物质不稳定,热力学高能态使其在制备、溶出等过程中会自发向低能稳定型态转变,易发生转晶,还会对其溶解度和溶出度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限制,常将无定形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或介孔硅给药系统来改善其稳定性。然而,制备这种给药系统需加入大量水溶性聚合物及介孔硅材料,其载药量受限。

共无定形(CM)是由药物活性成分和小分子物质组成的单相无定形二元体系,该体系中各组分通过氢键、pi;-pi;堆积等非共价键、离子键或仅是药物分子的无序排列而形成[4]。共无定形体系在具有无定形药物溶解度较高、溶出速率较高等优点的同时,改善了无定形的缺陷,提高了物理稳定性,不仅突破了药物成盐的局限性[4],还避免了固体分散体使用大量聚合物而导致载药量低的状况[5]。共无定形可分为药物-小分子辅料共无定形、药物-药物共无定形两种类型。常用的小分子辅料有柠檬酸、海藻糖、糖精、乳糖、烟酰胺、甘露醇及氨基酸等,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相容性较好的辅料;两种具有协同作用或联合用药的药物共无定形在提高无定形物稳定性的同时,还可降低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如萘普生-西咪替丁的共无定形可降低萘普生的胃肠道副作用[6],辛伐他汀-格列吡嗪的共无定形同时起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7]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发小红书推广免费获取该资料资格。点击链接进入获取推广文案即可: Ai一键组稿 | 降AI率 | 降重复率 | 论文一键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