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提取物对于关节炎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8 09:0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保健食品品类越来越丰富,蚂蚁及其产品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营养丰富,是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有补肾壮阳、养血安神、强壮筋骨、祛风湿、养颜、护肝、生发黑发、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多种功效。蚂蚁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国自古代起就有中医用蚁类治疗疾病的记载,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临床的深入研究,蚂蚁的消炎、镇痛等作用也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乙型肝炎等疾病时,蚂蚁及其提取物已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免疫疾病,世界上约有1%的人受其困扰。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导致患者关节产生进行性损伤和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和形成血管翳、骨侵蚀等。

RA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不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T细胞在RA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RA的T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Th17)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2-3],研究发现,Th17可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引起炎症反应[4];而Treg则通过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如IL-10,抑制RA的炎症反应。Th17与Treg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是引起RA的一大诱因。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又引发免疫,以致免疫细胞生成,最终会导致持续性的炎症。这些细胞因子,如TNF-alpha;、IL-1、IL-17、IL-6等,对RA的作用主要有促进滑膜细胞增值和促进破骨细胞活化等。其中,炎症因子TNF-alpha;、IL-1和IL-6是RA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在临床中常通过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检测来判断病情。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风湿性关节炎与口腔及肠道微生物组有一定关联[6]。人体肠道中微生物含量极为丰富,常见的有包括5个门类在内的1 200多种细菌,对维持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健康人群相比较,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略有减少, 菌群结构丰富度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肠道菌群的变化诱发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其因果关系较为复杂,现有的研究结果难以解释其作用机制 [7]。有研究显示,一定比例的RA患者肠道中普雷沃菌(Prevotella copri)含量明显升高,而类杆菌数量降低[8]。一些以RA小鼠为对象的研究表明,以普雷沃菌属为主的一部分肠道菌群或可通过激活肠道内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而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产生。总之,对肠道微生物组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或可成为破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关键。

有许多研究表明,蚂蚁提取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介质NO含量和抑制IL-1beta;、TNF-alpha;等细胞因子活性有关[5]。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dives)是中国常见的一种蚂蚁,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包括丰富的蛋白质和游离脂肪酸,以及多种激素、活性酶、蚁醛、蚁酸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的食品。本实验将以药食同源的双齿多刺蚁为原料,制备新型蚂蚁酶解提取物分析提取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肠道菌群与RA的关系、揭示其抗关节炎的机制有重要意义,为包括蚂蚁在内的昆虫类新型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 拟解决问题

本实验将采用以双齿多刺蚁为原料,通过酶解法提取其活性成分,并使用乙醇溶液制成酶解蚂蚁酒。

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用蚂蚁酶解酒对其进行灌胃,一定时间后,解剖小鼠,通过16SRNA测序和数据统计分析判断其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对关节炎部位骨组织的免疫组化分析判断其病理状况,并与对照组比较,以研究蚂蚁酶解提取物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RA与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