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易激综合征的饮食干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8 09:0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一.研究背景1.1 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1],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性状异常,症状多在排便后改善,但缺乏可解释这些症状的生化异常或器质性病变。

据调查,IBS在我国的患病率为6.5%,以20-25岁人群为主,女性多于男性。

IBS无特定致病因素,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胃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被认为是IBS的主要致病机制。

该病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常伴有消化不良、肠道外症状及精神心理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根据大便形状可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1],我国以腹泻型多见,对患者危害最大。

判断IBS的一般标准为:在最近的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并具有下列中的2项或2项以上:①排便后症状改善。

②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

③伴随粪便性状的改变。

最新的研究将IBS称为肠脑互动异常,患者在就医时往往非常棘手,医生往往难以给出非常明确的治疗方案,不仅患者的痛苦无法得到缓解,也占用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所以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应对IBS的当务之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