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微囊载体用于小鼠肿瘤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5 07:0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背景

癌症是现阶段影响民众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研发测试出更好的抗癌药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现阶段的肿瘤治疗很大程度依赖于化疗,但化疗过程中药物会遍布体内大多数器官,毒副作用很大,因此设计一种具有靶向性的载体包裹药物,在肿瘤部位精准释放,将极大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的聚电解质微囊因具有良好的多功能性,近些年在药物传递领域已引起广泛关注,基于聚电解质微胶囊,癌靶向和受控药物递送系统已被开发为用于协同癌症治疗的多功能治疗剂。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生物微胶囊是以聚电解质复合结构为囊膜和以海藻酸钠溶液为囊芯物的微胶囊,聚电解质微囊在动物水平上的研究对它在药物传递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利用皮下注射的聚电解质微胶囊具有肿瘤靶向性,研究了阿霉素(DOX),含干扰序列并只包裹ICG荧光染料的空微囊载体对小鼠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内外抗肿瘤药效,为聚电解质微囊在药物传递载体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小干扰RNA作为与RNA干扰现象紧密相连的非编码RNA之一,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工具。其作用机制首先是进入体内的siRNA双链解开,引导链(指siRNA反义链)进入RNA介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并切断具有序列特异性的mRNA,切断部位大约在与反义链配对序列的中部,然后靶mRNA进一步降解。 小干扰RNA(siRNA)是RNA干扰(RNAi)发挥效应的关键分子,可高效、特异地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实现转录后的基因沉默。RNAi现象的发现及其研究的不断发展,为探查基因功能和开展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siRNA的加入使聚电解质微囊具有了靶向性,微囊聚集于肿瘤部位而不是全身分布。

近年来,光学成像以其非侵袭性、实时、分辨率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领域,可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反映肿瘤解剖学结构及代谢情况。近红外( near-infrared,NIR) 荧光成像是目前光学分子成像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合适的荧光探针标记细胞、蛋白质分子或核酸,用特定波长的红光激发荧光染料,使其发出波长长于激发光的近红外荧光,应用近红外荧光成像设备进行检测,即可直接检测生物体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和病理状态 。其光谱范围为 700 ~ 1000 nm,在此波段范围内被监测的生物体与组织的自发荧光干扰较小,穿透组织距离可高达数厘米,提高了成像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吲哚菁绿(ICG)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的近红外成像试剂.ICG是一种具有近红外特征吸收峰的三碳花菁染料,最大发射波长在795~845nm之间,具有两亲性结构既亲水又亲油的特性.近红外光在组织中的穿透深度较大,且受生物组织本底的影响较小,由于ICG具有近红外吸收和发射荧光特性,可作为一种优良的体内组织穿透剂.ICG应用于对血容量、心输出量、肝功能、视网膜、脉络膜的脉管系统进行辅助诊断.ICG能够强烈地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热能或产生单线态氧,可用于光热治疗(PTT)或光动力治疗(PDT).

将微囊注射进入小鼠体内,并进行红外激光照射,在siRNA的干扰作用,ICG的光热治疗共同作用下会对小鼠皮下肿瘤有一定抑制效果,通过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阿霉素对照组来量化空微囊对肿瘤的影响效果。治疗前选择两只小鼠做活体成像,观察8小时药物分布过程,验证微囊是否有肿瘤靶向性。两周的治疗期过后,处死所有小鼠,取出肿瘤完成冷冻切片染色。

二、要解决的问题

(1)移植肝癌细胞使小鼠长成大小均一适中的皮下肿瘤。

(2)确定阿霉素,微囊的使用剂量。

(3)使用活体成像仪验证肿瘤靶向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