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汤剂煎煮时加水量参数是影响汤剂疗效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汤剂煎煮加水量参数的历史认识、当前发展情况、研究概况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当归建中汤的主要成分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期为之后以当归建中汤为例进行煎煮工艺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汤剂;煎煮工艺;加水量;当归建中汤 汤剂是指中药饮片加水煎煮提取有效成分的液体药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
汤剂的质量与煎煮药物的用具、水量、火候、时间和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因此要提高中药汤剂的疗效,就需要对煎煮工艺进行探讨,其中汤剂的加水量是影响汤剂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汤剂煎煮加水量参数的历史认识、当前发展情况、研究概况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当归建中汤的主要成分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期为之后以当归建中汤为例进行煎煮工艺的研究奠定基础。
1.中国古代汤剂加水量研究记载汤剂煎煮方法的文献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便有对汤剂煎煮方法的记载,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对汤剂煎煮方法的描述则更为详尽。
以其中代表方剂桂枝汤及麻黄汤为例,桂枝汤项下为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而麻黄汤项下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
两方药量相似,而加水量差异却很大[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