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的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
摘 要:在新课改情况下,对教师提出了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的要求。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而且图文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而问题驱动则会有方向的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因此基于问题驱动的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有方向地构建更加清晰地思维逻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综述通过文献总结之前的研究成果,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的思维导图的优点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思维导图;问题驱动;物理教学
- 研究背景
- 基于新课改理念
2011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教育者聚焦基础教育改革。新课标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课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新课改要求我们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即教学要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设计教学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发展。[1]这就对学生的主动思维有了很高的要求。思维导图要求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构建,体现了有意义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问题驱动和思维导图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新课改要求吻合,所以对这两项内容的研究有助于新课标的实施。
- 物理学科特点的需要
物理这门自然学科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要重视科学探究式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物理课堂中去,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够观察现象,然后提出问题,在进行科学探究,并能够具有收集信息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和他人进行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3]
-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初中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不易。在新课标提出以后,要求初中课堂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这种转变仍旧是较慢、较少的。其一是因为很多教师在中考的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认为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效率较低,所以采取以前旧的教学模式,仍由教师向学生大量传授知识后进行题目练习[1]。其二是因为多年旧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比较深,导致教师转变较难,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完全依靠教师板书的课堂相比,PPT、flash 动画、视频等元素使知识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呈现出来,为沉闷的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使用PPT、flash动画等进行教学也存在着知识点零散、逻辑性不强的缺陷,对培养初中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甚微。[4]
-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初中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时期,对生活和自然现象充满好奇,而且喜欢动手和实践,这些特点有助于他们对物理的学习。但是在小学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他们对物理的学习一般都是结论的记忆。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导致他们的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思维逻辑和系统性不强。存在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例如: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不够深刻;他们不会将新的只是与旧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甚至还容易与之前的知识混淆;他们头脑中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1]
所以学生需要自身产生对于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发展自身多方面的能力,需要能够学以致用,把物理学科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初中正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