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宏观政策演变分析文献综述

 2023-08-17 05:08
  1. 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现状及完善措施

摘要:21世纪的今天,纵观国内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再加上老龄化的必然趋势,以及环境恶化、新增疾病等多种因素,致使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压力巨大。所以说,我们有必要要意识到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重要性,并且也应当进行顺应时代性的医疗体制改革。医保支付,主要是指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与途径。而支付方式的改革,是医保深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对医疗、就医行为以及资源配置的调节都有着内在关联与提升价值,本文旨在通过现行医保支付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完善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医保支付;现状;改革措施

随着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有力推进,我国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一制度为实现“病有所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但是,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性矛盾已成为医保改革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方式能够有效地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7]55号) ,明确提出“2017年起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2018年12月,新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一行赴北京市,就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由此可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会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必将成为医疗服务费用控制的关键机制。[2]

1 内容

1.1医疗保险支付制度

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是指规范医疗服务的购买方(医疗保险和病人)与医疗服务提供方(医疗机构和医生)确定合理的服务内涵边界及其价格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标准的总称。制定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医疗供需双方的不对称性,使医疗服务的价格更加公平合理。建立支付制度的前提是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医疗服务单元的划分方法、医疗服务单元的内容标准及质量控制办法、医疗服务单元价格的确定、费用支付方向服务提供方结算费用的办法以及争议处理办法等。[3]

1.2医疗保险支付主要方式

医保支付主要方式包含:项目付费、人头付费、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定额付费、分组(DRGs)付费等等,而我国采用率最多的是服务项目支付与定额付费两种。前者,在操作管理上相对简易,这也是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支付方式虽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满就医意度,可许多医院会采用“大检查”“大处方”、延长住院时长等商业化行为来谋取经济利益, 导致过度医疗、医疗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而后者单病种定额付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材料消耗,同时也有利于医疗服务规范化,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减轻患者就医看病的经济负担。其主要问题在于,操作繁琐、付费测算难度大,不便于管理且成本较高,无法全面大范围覆盖病种等等。[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