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26 11:10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在我国农村的许多家庭中,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亲子教育之外的一种主要教育方式。对儿童实施隔代教育是基于各种现实考虑下的选择,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减少农村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使儿童在隔代教育下也能够健康成长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隔代教育的研究中,国外主要集中于隔代教育对祖辈、孙辈的影响的探讨;国内主要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分析隔代教育的成因和利弊,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对策,对改善隔代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已有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整体缺乏实证性、对现状和利弊的分析多是进行评论和推测,缺少对农村隔代教育中儿童、祖辈家长的生活现状的深入调查和了解;在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探讨中,较少涉及祖辈家长和隔代教育其他相关主体的联系。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农村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本课题的研究可以验证社会化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等理论观点;有助于丰富我国农村隔代教育研究的文献资料,弥补国内学者解决农村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只提供对策建议但缺乏实证研究的不足。

2.实践意义:通过访谈和观察隔代教育家庭中的祖辈和儿童,了解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农村隔代教育中的多个相关主体提出可行的对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隔代教育的质量,使儿童在隔代教育下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促进社会对隔代教育下的农村儿童的了解和关注,健全农村儿童教育体系,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三)参考文献

[1]曹旭东.大冶市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