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与交往:南通市流动人口城市认同感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26 11:10

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虽已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研究整体方面往往包含于其他研究之中,多属于笼统概述,缺乏深入的、专门的调查论证。研究对象方面多局限于“农民工”,对流动人口中的其他群体则很少涉及,如城市间的流动人口、大中专院校毕业留城人员等。(栗志强,2006)大多数研究都发现,总体而言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纷繁复杂,其中包括流动人口自身的因素(证件类型及就业居住地因素,教育和职业因素,语言情况及源地因素)(童雪敏,2011)和客观环境因素(社会保障状况,邻里交往,社区参与社区服务)(栗志强,2006)。现有社会认同研究过多集中于身份认同,寄希望于个体通过认同自身的身份实现对流入地的心理融入,而这恰恰是社会认同最难实现的部分。(张敏,2013)

2.发展趋势

在以后的研究中,笔者在借鉴上述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城市认同感影响因素,更多地从流动人口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更加全面、更具创新性的对策。

3.意义和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于本课题所关注的更广泛的群体——流动人口来说,我们同样抱有这样美好的期许: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形成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互动关系。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感研究对于人口的自身发展和城市凝聚力,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参考文献

[1]张翼. 不同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认同的比较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2]左岫仙, 青觉.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困境及治理[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