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新课标”中指出的“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可见,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现已得到普遍认同。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 音乐素质的有力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和声感”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通过合唱可以感受并体验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合唱不仅在发展“音高感”和“节奏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对识谱教学也能起到推进作用;还可以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合唱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是青少年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最广泛音乐活动之一,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合唱教学与课外合唱活动互相结合,构成“全员”参与的校园音乐活动。校园合唱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反映学校音乐教育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从长远来看,合唱教学可以对全体国民的音乐修养和文化素质产生影响。
(二)文献综述
本次文献实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得知名优秀文章,由于文章太多就以一下两篇文章为例进行综述:
1.缪裴言.重视并加强合唱教学——对中小学合唱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音乐教育,2016(02):19-23.
本文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尽管有少数知名合唱团演唱达到较高水平并获得赞誉,但大多数学校的合唱教学却处于滞后甚至空白的状态:日常教学和公共课少有较高水平的合唱教学;校园里很少听到又有丁水准的学生合唱。笔者对于当前日常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有以下四点:第一,教学内容多,课时时间紧,缺少合唱练习时间。第二,教材合唱歌曲缺乏从易到难、逐步学习的过程。第三,教师缺乏指导合唱的有效方法。合唱教学方法不是一般的教唱和指导,主要的是多声部歌唱和指挥的方法。第四,相当多的学生音乐程度低、差距大,难以支持合唱教学。针对上述合唱教学的困难和问题,笔者尝试从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和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出了改进的路径。首先教学内容上,课堂合唱学习需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较大的选择空间;采用轮唱曲及少量多声部基本练习。合唱教学指导方面上,音乐观摩和教研活动上也要重视合唱教学;提倡以单元统合设计合唱课例。在教师教育与教育科研更多关注合唱教学,改进教师教育、教学法培训和合唱指挥课程;加强合唱教学相关课题研究。
作者观点一:为了增加和声体验, 弥补和声感的不足,要进行适当的多声部基本练习,作为合唱的辅助是有好处的。但这种练习一定要简易、有趣,务求唱好。作者观点二:根据不同年级教学需要,尝试编配几首简易合唱曲,以适应合唱教学“低入、渐进、多练”的需要。可将现有的歌曲加以改编或将合唱曲加以简化,从最简单的二部合唱开始。作者观点三:从合唱教学角度看,合唱课例偏少,多为“单一课时”而无单元设计,缺少对合唱教学过程的展示。作者认为日常歌唱教学宜采用“交错与渐离”方式安排课时(多首歌曲的学习并行、交错进行,一首歌曲的学习和复习分多课时进行)。这种课时安排方式较逐课学歌的方式,更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和音乐学习规律。
笔者观点与作者观点大致一致,由于目前我国主要是应试教育,并且以往的观念造成了家长和社会更加重视分数,虽然近些年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仍然无可避免有所误区。合唱教育能够多方面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但很难受到重视,音乐艺术教育与合唱教育的缺失已经很明显,并且由于普及不到位,很难得到认可。同时教学内容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身心和音乐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要求各地、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把握学习内容的弹性尺度。对于唱歌、欣赏、器乐、创作等领域,应允许学校和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有所侧重,如以合唱教学为主。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