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
学前儿童性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3-6岁是儿童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性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是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一部分,学前儿童性教育不仅要向儿童传授性器官的基本知识,培养儿童的性别角色,还要给儿童灌输初浅的性道德等内容。幼儿期的性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幼儿获得科学的性生理知识,而且有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更能帮助幼儿解决性发展过程中的异常状况,为后期的性教育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从长远来看,早期性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做好学前儿童性教育,让幼儿健康成长,成了我们亟需去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性
“性”是个复杂的概念,包含着生理、心理、伦理、文化等多种方面,弗洛伊德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定义“性”,他认为,“性是一种包含广泛内容的心理机能,它以获得快感为终极目的”,这是性的自然属性。《中华性学辞典》中表示,“人有性,分为男和女。人类的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是指作为生物的人的性;而广义的理解则包含有人的社会心理的文化本质,是指男女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现象,包含了人的社会心理”,说明性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心理、社会属性。
本研究认为,“性”是一个包含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方面的复杂概念,认为“性”是男女两性生物学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现象。
2.性教育
性教育的内涵非常广泛,同卫生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紧密联系。《西方性教育辞典》中表示,“性教育是涉及儿童对性的理解的教育,不仅仅关于性的结构(解剖学、生理学、节育、怀孕等),也关于性关系所涉及的人和道德问题”;美国国家特别委员会提出,性教育是建立性健康基础、获得知识与形成态度、信念、价值观的人生过程,包含了性发展、生殖、人际关系、情感、亲密关系、身体意识、性别角色。我国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提出“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性教育不只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社会化过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