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现状和发展趋势: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来自德国的瑞士籍作家,是20世纪重要作家之一,曾获得过瑞士最高文学奖凯拉奖、歌德奖、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多种文学荣誉。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曾不断地掀起“黑塞热”。在改革开放后,黑塞的作品被引入译本传入了中国,开始为国人所熟知,也曾在中国掀起过几次阅读热潮,但传播的趋势有高峰也有低谷,呈波浪状起伏的态势。近几年,黑塞作品的阅读热又再次回温,他的畅销作品中就包括《德米安》这本写于一百年前的作品。《德米安》是黑塞创作中期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体现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现如今有关黑塞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都十分丰富。在国外较早地开始对他的生平和作品进行研究,早在 1927 年,胡戈·巴尔(Hugo Ball)就出版了关于黑塞的第一本传记《赫尔曼黑塞:他的人生及作品》
(Hermann Hesse:Sein Leben andSein Werk)。
后来国外学者们又进行了黑塞所受的思想影响研究、作品主题研究、宗教研究。其中宗教研究是一个研究热点,2005 年巴里·斯蒂芬森(Barry Stephenson)发表了《“崇拜与叛逆”:赫尔曼·黑塞与施瓦本虔敬主义》一文分析了虔敬主义对黑塞的影响,2012 年该论文的作者把这篇论文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出版了一部同名的书,阐释了黑塞的宗教信仰。
如今在国内,黑塞所受的思想研究是一个研究热门,早在 1983 年黑塞译本刚在中国出版时,黎奇就撰写了《赫尔曼·黑塞》一文,这本书从宏观上对黑塞进行了总体评述。最近几年较为重要的研究有张弘的《东西方文化整合的内在之路——论黑塞的东方之旅》(2010)等。
有关黑塞的丰富研究中,与《德米安》相关的较为重要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包括:有关《德米安》的作品研究:马修·斯班诺(Mathew V. Spano)的博士论文《赫尔曼·黑塞在中年化解中年危机时对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及印度文化的使用:用荣格的方法研究德米安悉达多和荒原狼》(2002)和《黑塞的德米安以及对恋母情结的分析》(Nelson,Donald F.,1984)等;有关《德米安》的主题研究:《自我蜕变之旅——论黑塞早中期小说的成长主题》(2009);有关作品叙事特色的研究:《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的叙述特色——以热拉尔·热内特的叙事理论为分析视角》(2013);有关《德米安》中的人物形象研究:《论黑塞早中期小说中的女性救赎》(2013)等。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我国对赫尔曼·黑塞以及《德米安》的研究虽然数量与其他一些经典作品相比不算多,但涉及范围涵盖了文学作品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虽然《德米安》中所呈现的思想性和哲学性有过深入研究,但从作品创作的角度,对于其作品中的神秘感仍有可挖掘的空间。研究黑塞作品的神秘感,不仅能够探讨分析其背后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创作特色,还能探求在当今新媒体阅读时代文学作品能够保持畅销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以探索《德米安》中的神秘感为主题,采用文本分析和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三个部分,尝试展现黑塞小说中神秘感的表现、作用和原因。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