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润一郎“女性崇拜”与曹雪芹“女性钟爱”之比较文献综述

 2023-10-20 10:10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当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自1962年起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奥野健男评价为“在现代日本文学中, 没有比谷崎润一郎更配被称为文豪的作家了” 。他的创作活动从明治43年(1910)一直持续到昭和40年(1965),跨越三个时代,长达55年,其丰厚的创作成就与漫长的文学生涯在日本文学史上有“谷崎朝”、“大谷崎”这样的美称。自1928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杨骚翻译的《痴人之爱》,谷崎润一郎开始为大众所知晓,但是直到2000年叶渭渠主编的《谷崎润一郎作品集》的出版,谷崎润一郎才为大众广泛知晓,一时成为日本文学的学术热点。国内对谷崎文学的研究大致从唯美主义理论、与其他作家的比较、“东方主义”和“女性观”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以“女性观”为主要研究对象。

谷崎润一郎的每个作品里面几乎都有一个或不止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寄托着他对美的感悟,追求“永恒的女性”和他追求“永恒的美”一直结合在一起。这方面研究的论文也很多,例如赵雪宁《论谷崎润一郎的女性崇拜主义思想》 、黄丹《从春琴抄中看谷崎润一郎对女性的崇拜》 、孙士超《道家女性观之于谷崎润一郎女性跪拜思想》 、高兴兰《玩具与神:谷崎润一郎笔下女性形象两极化倾向及其美学理念》 等。其中孙士超的论文有所突破,论及到了与宗教有关的女性问题。

关于“女性观”,齐佩的《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中叙述到的“母与女的统一”这个论题具有新意,之前研究者一般都将谷崎润一郎恋母的作品和描写“女”的作品对立起来看待。

从早期作品《恋母记》,经过昭和初期作品《吉野葛》,再到昭和中期作品《少将滋干之母》,最后到谷崎晚年作品《梦浮桥》,“母”的内涵逐渐复杂、丰富、深刻起来hellip;hellip;随着作者自身走到了生命尽头,主人公们也到达了目的地,不但与“母”邂逅,而且与“母”化为一体。这是谷崎面临人生终老的人本困境做出的选择,他希望自己能与美化为一体,求得美的永恒。(《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第180页),也就是说之前承载谷崎“美”的女性形象和不断深化的“母”的形象在最后形成了统一,一起寄托着作者对美的思考。

从文学派别上说,谷崎润一郎一直被视为唯美主义流派代表人物,但他却没有随着短命的唯美主义思潮而沉寂,反而在个人美学艺术追求上渐臻完美,在今天他这种对美孜孜不倦的求索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均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者们关于曹雪芹在《红楼梦》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观”也有不同的看法。

曹雪芹所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扛鼎之作,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描写了封建时代末期不同阶层年轻女子的形象。从社会性别结构层面展示了女性受封建男权、社会礼教桎梏的痛苦,以及她们反抗压迫、争取人性自由的精神,呈现了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和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在论文《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综述》中,作者从女性意识产生的社会背景,女性意识的对比分析,对女性独立地位的肯定等三个方面表现出“《红楼梦》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观,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站在时代所允许的高度,涉及到了更广泛的历史内容,深化了过去许多作品的认识,系统地反映了各层次女性复归人性的历史要求,并充分写出了这种要求遭受践踏的复杂过程,展示了这种要求的合理性及其在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