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吡司他溶出度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3 11:0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拟解决的问题:药物一致性评价,即国家要求仿制药品要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具体来讲,要求杂质谱一致、稳定性一致、体内外溶出规律一致。仿制药和原研药、名牌药和小厂药、国产药和进口药,一样的药品,杂质的含量可能不一样,生物利用度不一样,副作用有差别,临床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自然就不同。所以必须进行药物一致性研究,才能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其中研究重点即为药品的溶出度是否和原研药一致。对药品质量的研究和提高,一直以来都备受各国著名医药企业高度重视,仿制药的质量怎么才能达到原研药的标准,一直以来都是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药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药品生产企业生存竞争的关键。本品原料药托吡司他为难溶性药物,需对本品在不同pH值的多条介质中的溶出行为进行考察,参考药典建立研究院内部有效的质量标准,同时与原研上市品进行比较,来保证该原料药的质量。

研究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C第二法对其溶出度进行检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结果采用该方法测定托吡司他片,分别在介质pH6.8磷酸盐缓冲液 0.5%SDS溶液、3.2介质pH2.0盐酸溶液、3.3介质pH3.0缓冲液、3.4介质pH4.5醋酸盐缓冲液、3.5介质pH6.8磷酸盐缓冲液、3.6介质pH6.8磷酸盐缓冲液 0.3%SDS溶液、3.7介质pH3.0缓冲液 0.5%SDS溶液以及水溶出介质中,以浓度对吸收度进行线性回归, 探查浓度与吸收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在以上溶出介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和标准偏差是否符合要求。同时需对滤膜吸附、仪器精密度、溶液稳定性、干扰性进行检测,看是否没有影响。

原料药:原料药在ICHQ7A中的完善定义:旨在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

药剂的有效成分。原料药只有加工成为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医药。原料药根据它的来源分为化学合成药和天然化学药两大类。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溶出度是片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难溶性的药物一般都应作溶出度的检查。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溶出度发展历史: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指出,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常常由溶解的快慢而决定,固体制剂中的药物在被吸收前,必须经过崩解和溶解然后转为溶液的过程,如果药物不易从制剂中释放出来或药物的溶解速度极为缓慢,则该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或程度就有可能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某些药理作用剧烈,安全指数小,吸收迅速的药物如果溶出速度太快,可能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维持药效的时间也将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制剂中药物的溶出速率应予以控制。

依靠崩解时限检查作为所有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在体内吸收的评定标准显示然是不够完善的,因为药物溶解后通过崩解仪筛网粒径常在1.6-2.0mm之间,而药物需呈溶液状态才能被机体吸收,其粒子大小以A来计算,所以崩解仅仅是药物溶出的最初阶段,而后面的继续分散和溶解过程,崩解时限检查是无法控制的,且固体制剂的崩解还要受到处方设计,制剂制备,贮存过程及体内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崩解时限检查不能客观反映药物与赋形剂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而溶出度检查却包括了崩解及溶解过程,因此研究溶出度就有更重要的意义。

过去认为只有难溶性药物才有溶出度的问题,但近年来研究证明,易溶性药物也会因制剂的配方和工艺不同而致药物溶出度有很大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在USP中规定测定溶出度的制剂有相当数量是易溶性药物。

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在给药后必须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方能奏效,从而药物从制剂内释放出并溶解于体液是被吸收的前提,这一过程在生物药剂学中称作溶出,而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溶出度,从药品检验的角度上讲,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