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探讨文献综述

 2023-11-24 05:11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观念和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看法。如Wenden(1987)和Horwitz(1988),Chamot(1987)发现高中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使用策略的频率比在其他语言学习活动中要高,这可能是因为词汇学习相对独立,也可能是学生的高度重视。第二类为对具体某一词汇策略的研究。Atkinson(1975)提出关键词法,Pressley,Levin和Miller(1982)对关键字法进行了实验研究。Pressley(1982) 认为关键词法的加工方式涉及感官及语义水平的精加工。Malley和Chamot(1985) 认为重复法对单词记忆也很有效,那些要求深层信息加工的方法(如想象,推理,关键词)并不为学生所常用。Ahamed(1989)对记笔记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很多学习者在词汇旁做笔记,或者在书的空白处写注释 。第 三类为 对词汇 学习策 略与词 汇学 习有 效性 的研究 。Knight(1994)对比生词猜测和记忆方面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习者,得出“会使用学习策略的学习者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这一结论。第四类研究为实证研究。MichaeJ .Lanson和Donald Hogben(1996)采用有声思维法观察澳大利亚学生学习意大利语词汇的策略,以及Sehmitt(1997)在日本学习者中做了大规模的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结果表明机械复述策略广泛使用。国外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重点在词汇记忆策略上,如关键词法,联想策略,语境策略等词汇策略研究中涉及学习者个人异的变量不多,个人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词汇学 习策略的有效性 。

国内学者顾琦(1994),王文宇(1998),吴霞、王蔷(1998),张烨(2003)等运用科研方法如问卷或词汇测试来调查研究大学生的语法词汇学习情况。将词汇学习观念、策略使用与词汇水平结合起来做相关研究。顾永琦的研究发现好生与差生在元认知水平和认知水平存在不同。第二类为词汇量研究。还有一些语言学家针对学生的词汇量进行了调查( 周大军 、文渤燕 ,2000;邓昭春,2001),了解词汇量与语言能力之间的相关 。第三类为实证研究。一些研究者从实证研究出发 ,吕文澎 ( 2 0 0 0 ) 引入“ 加工水平说”对难记忆词汇的记忆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范琳、王庆华 (2002)运用“语义场理论”对词汇学习策略中的分类组织策 略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对学生进行词汇分类组织训练能助学生提高词汇记忆的效果。第四类为对影响词汇学习策略的个人差异变量进行的研究。韦玉芳(2003)对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进行比较研究。高越(2004)对非英语专业文理科大学生词汇策略进行性别差异研究。第五类为对善学者和不善学者 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研究。丁怡(2006)针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方面,将善 学者与不善学者做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善学者使用的策略虽少于不善学者,但他们 的策略却很有效。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克服词汇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