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而不在到在而不存——论《局外人》中默尔索的存在文献综述

 2023-03-24 05:03

从存而不在到在而不存——论《局外人》中默尔索的存在

摘要:加缪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局外人》《鼠疫》等。海德格尔则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两者虽侧重于不同领域,但其作品的精神内核却有可以互相印证的地方。本文主要希望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出发,以加缪《局外人》中的主角默尔索与配角“小女人”为切入点,探讨文本中对此在异化与沉沦状态的描写。通过对默尔索此在与存在关系的分析和他与小女人的对比,表现加缪对于荒诞世界的抗争态度,并联系当时欧洲的社会背景对这种异化状态与抗争精神做出反思。

关键词:局外人; 存在主义; 小女人; 默尔索

一、文献综述

加缪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局外人》《鼠疫》等。《局外人》可以说是加缪的成名作,同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之一,该书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粗线条地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在荒谬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谬的事,以及自身的荒诞体验。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默尔索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他像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存在。然而,局外人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由这个世界本身所孕育的,默尔索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从该篇小说中,我们能清晰地体会到默尔索眼中的世界,感受其体验到的精神内核。海德格尔则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海德格尔在作品中,对于人的生存状况从结构上作了分析,认为生存在世界上的'人',必将通过情绪、领会、语言等方式与各色各样的物事打交道,世界也就在这种展开中同时成为人的舞台。这种展开,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相应的对应样式。他从'此在'出发追问存在的意义,把时间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对'此在' 、'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阐释都是依据'时间性'来进行的。'在之中'不是一物现成地在另一物之中,不是空间上的在。他尽管也说'依寓' 、'逗留' 、'居住',但其突出的是'在之中'的过程性。存在不是现成存在者的现成属性,而是'去存在'的种种可能性,它是此在在世界中的历史性、时间性的展开活动。因此,世界不是一种现成的空间或场所,而是此在本身的展开状态,它是此在通过现身、领会、言谈等生存机制组建、构成或开展出来的。

加缪与海德格尔虽侧重于不同领域,但其作品的精神内核却有可以互相印证的地方。本文主要希望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出发,以加缪《局外人》中的主角默尔索和配角“小女人”为切入点,探讨文本中对此在异化与沉沦状态的描写。《局外人》可以说是存在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其中的描写深度契合了存在主义的理论,将存在者与存在的相互关系很好地显露了出来。但之前的研究虽然有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探究《局外人》,却都不够深入,或是脱离文本单纯地论证理论,或是研究文本而没有深入挖掘默尔索身上体现出的存在主义内核。因此本文希望从存在主义出发,以“存而不在”和“在而不存”两种角度探究人物身上的存在主义。

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们沉沦与异化的状态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变得更加广泛,潜伏在深层的社会精神内涵之中。人们对自身存在的遗忘状态也非常普遍。因此,本人希望通过对默尔索此在与存在关系的分析和他与小女人的对比,表现加缪对于荒诞世界的抗争态度,促使读者进行反思并受到精神和心灵上的鼓舞,敢于活在当下,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眼前的一切,与虚无冷漠的世界做抗争。同时,本文联系了当时欧洲的社会背景对这种异化状态与抗争精神做出反思,尝试探究异化与沉沦的根源所在。

在查阅相关资料后笔者发现,关于《局外人》的研究,学界已有多篇重要论文著作,也有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进行探讨的,如朱玲玉的《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加缪的lt;局外人gt;》。但这些著作基本都局限于对默尔索人物形象的探讨,因此对《局外人》精神实质的挖掘显得不够充分。而从海德格尔的存在理论出发,多数作品又旨在厘清存在主义中的概念关系,没有或较少联系文本进行探究,因此无法对作品本身进行丰富而细腻的把握。如刘敬鲁的《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析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类历史的思考》和班高杰的《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无家可归”概念探微》。因此,其两者对《局外人》和存在主义的融合研究不够深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