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古以来,节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立高校旧教材校内流通体系,将旧教材循环使0用,符合节约资源的优良传统。哪怕对于如今的社会来说,保护环境也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大话题,通过循环使用旧教材,可以极大减少纸张的使用量,如此会有更多的树木存活下来,对于环境保护是有利无害的。其实早在2007年国家就曾鼓励过旧教材的循环使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 “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随后,财政部、教育部于2007年12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并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在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中实施教材循环使用制度。
1、关于旧教材循环使用及流通现状的研究
杨昕、李声立、李鸣(2016)对西安高校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他们研究发现在西安各所高校里,学生的教材都是教师制定用书,并由学校教材科联系商家招标购买。学生只需要在每年初将教材费足额的汇入学校账户中即可,教材具体费用多退少补。在教材使用过程中,一些专业类的书籍,笔记较多,并无法进行二次使用。但是对于其他一些书,仍然可以二次使用。但对于此类教材最终的处理方式,学生会采取卖给回收废品的商家、转借给学弟学妹、自己保存等方式,高校教材普遍二次利用率偏低。
郑瑶(2016)指出我国目前的教材的使用寿命仅有半年,而在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开始实行课本循环使用制度。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教材购买制,学生每学期初都需要在教材供应中心统一购买每门课程指定的配套教材,等课程结束或学期结束后这些教材往往被束之高阁,成了闲置的资源。
黄秀琳(2003)认为为了使流通服务高效、快捷,满足读者借书要求,必须调整传统流通手段,使流通服务符合现代流通运行系统要求,网络环境下开辟自动化图书流通管理系统,把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改变为自动化的机器处理方法,以便掌握图书流通的各种程序,然后对整个图书流通系统工作进行科学规划。
2、关于教材循环使用市场现状的研究
胡亚芬(2009)认为2000 年以前,我国的高校教材市场一直处于国家专控,出版社的运行机制也因为其产品的特殊的精神属性而注重社会责任,不太注重经济属性。国家对高校教材的定价、发行实行政策支持,实行“低价格、大批量”的经营模式。中国入世前后,随着国家对教育逐步加大投入,政策逐步放开,2004年,国家要求全国573家出版社在未来5-7年内逐步转制为企业化运作,通过市场化来实现出版资源的重新配置,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出版高校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高校出版社开始进军高校教材市场。而高校教材利益丰厚,市场稳定,引起了越来越多其他类型出版社的关注,他们纷纷介入高校教材出版竞争的行列。在高校教材市场,几百家出版社各显神通,推出了数万种教材,竞争十分激烈。
3、关于旧教材循环使用发展前景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