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及意义由于眼部存在复杂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屏障,药物往眼后段的递送面临巨大困难。
玻璃体内注射目前仍是治疗眼后段疾病的主要手段,但这种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存在患者顺应性差、容易引发眼部炎症等严重不良反应[1]。
近年来,纳米制剂的眼表局部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成为治疗多种眼科疾病的新希望[2]。
其中胶束通过两亲性聚合物材料在水性介质中自发形成外部亲水、内部疏水的10~100nm的结构,能够包载一定量药物,增加药物在眼表的渗透性,极大地提高了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3]。
胶束应用于眼前段疾病已有上市药物。
Cequa是Sun Pharma研制的一款环孢素A纳米胶束制剂,用于提高泪液产量治疗干眼症,2018年8月被 FDA批准上市。
与其他纳米剂型相似,胶束在眼后段的应用,例如视网膜上疾病,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4]。
Soohi Patel等[5]报道了使用聚氧乙烯硬脂酸酯40(P40S)和聚山梨酯80(P80)作为胶束材料,包载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在家兔模型上成功进行眼后段药物递送。
通过在胶束的外部亲水链上交联抗体、蛋白配体、温度或pH敏感型分子等材料,或在内部包载具备成像功能的材料,可得到具有一定靶向递药能力、延迟胶束滞留时间、具备医学诊断潜力的多功能胶束[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