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消化性溃疡是当今世界具有高发生率的一类疾病,全世界每10人中大约1人患有此病。
其主要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种。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据报道[1],胃溃疡患者中有出血史的约占20%-30%,其中十二指肠患者发生概率更大。
约有10%-15%的溃疡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其首发症状。
在各类上消化道出血中,溃疡病位列第一,约占一半。
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大量使用,该类疾病发病率正逐步提高。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是胃粘膜防御机制和胃粘膜损伤机制失衡,使得黏膜屏障受损[2]。
抑酸药治疗是首选疗法,其中最常见的为组胺H2受体抑制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1976年第一代组胺H2受体抑制剂西咪替丁的诞生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一次革命,即便后续研发的H -K -ATP酶抑制剂奥美拉唑由于抑制胃酸分泌的终末步骤被人们所热爱[3],但是质子泵抑制剂昂贵的治疗价格阻碍其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