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研究的问题油溶性纳米碳点的水相转移所需要的何时条件,对其相转移后稳定性及荧光能力产生主要影响的有哪些因素,水溶性碳点在生物体内的荧光及成像能力如何二、研究目标、采用的手段1、油溶性碳点的合成2.0M NaOH10ml加入CPC(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水溶液(15mM)10ml,室温下静置反应24小时。
混合溶液的颜色从亮黄变为酒红色的过程表明反应的进行(CPC碳化)。
用HCl将pH调至7可随时终止反应。
反应结束后,加入20mlCH2Cl2进行萃取,OCDs在CH2Cl2层(即下层酒红,上层无色透明)。
2、油溶性碳点的水相转移(两种方法)①制备不同梯度的CPC水溶液各3ml(0、2、4、6、8、10、12、14mM),分别加入500mu;lOCDs的CH2Cl2溶液,超声将有机层挥发,CDs被逼入水相,完成OCDs到WCDs的转相②制备不同梯度的CPC的CH2Cl2溶液各3ml(0、2、4、6、8、10、12、14mM,微量乙醇助溶),分别加入500mu;lOCDs的CH2Cl2溶液,超声将有机层挥发至50-100mu;l,加入3ml水继续超声完成转相。
或者将有机层超声至CH2Cl2完全挥发,再加入3ml水进行超声转相。
3、转相后碳点的配体修饰正辛酸与顺丁二酸酐反应,制成中间体Ⅰ,中间体I连接上换装RGD后装配在WCDs上,完成对WCDs的修饰。
4、修饰后的量子点在活细胞内的成像将修饰过后WCDs转移至活体细胞或组织内,紫外下观察其活细胞内的荧光及成像能力。
三、文献综述简介作为一种新型有前景的碳纳米材料,荧光碳点(CDs)在最近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
CDs有着有前景的光致荧光特性,例如可调节的激发和发射光谱,无闪烁发射,卓越的抗光学漂白性与升频转换光致荧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