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已于2004年9月起在全国四个省级实验区(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实施,与之配套的实验教科书也相继进入各实验区供学校使用,目前已经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 年初审通过的新教材有六个版本: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人教版);张时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山东版);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苏教版);刘植义主编,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河北版);刘相钰、刘恩山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浙科版):以及刘植义、付尊英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北师大版)。
潘立晶、陈铭德曾对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的比较分析[3],通过他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的探究性实验最多,几乎占了实验数目的一半;人教版与中图出版社次之,都接近于40%;浙科版社与河北版最少。虽然五套教材的探究性实验在数量与比例上有所差距,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中对探究性实验的重视。通过不同教材的比较可以找出他们自己的特点:技能训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特有的栏目设置;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一个突出栏目是“继续探究”,在每章节的后面,都有这个栏目;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一大特色是在每一章的开篇部分里设置“课题研究”,先对本章节要探究的问题进行说明与提示,给出研究计划;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套教材的一个特色,在不少活动栏目之后会紧跟一个“建议活动”。
王素英、宋锡全及陈赛玲对高中生物学新教材5个版本中旁栏内容进行了探讨[4]。通过以上等人的探讨,可以看出不同版本高中生物教材其旁栏的类型和数量各不相同。对高中生物学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这些差异体现了“一标多本”的新课程理念,使得教材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选择性。
许群玉对高中生物不同版本新教材习题设计进行了比较研究[5]。人教版形式多样,难易适中,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学生知识、情感和技能三维能力的发展;苏教版题目难度稍大,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应用所学知识,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中图版题目开放性较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浙科版题量适中,题目难度较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分析。部分习题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来进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版本习题设计的比较对新教材中的习题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北师大版教材的栏目设置,与人教版教材栏目设置比,较为单调。在习题方面上,人教版教材既有章习题又有节习题,并且题型较为丰富。北师大版教材没有章习题,只是在学习完本节知识,后面设有自我检测来作为节习题,且习题的类型较为简单。两个版本教材在插图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在知识呈现上起到相同的作用。北师大版教材实验的亮点是模拟实验,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而美国BSCS生物学教材具有下列特色:(1)以学生为中心。它们大多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实验中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课堂内容的学习基本上是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准备和教学生进行实验和野外实习,组织学生讨论,积极思考研究,鼓励他们并在需要时给予帮助。(2)培养学生全面素质。BSCS教材要求学生理解生物学最基本的原理,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并认识到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3)开放教材内容。开放性是BSCS教科书设计的重要原则。本教材设计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相关现象的分析和讨论。
总体上看,教材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要求,都能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努力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呈现形式体现了多样和生动之特点。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总之,教材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的再创造,是落实课标的重要载体。依据教材的实验情况,反过来修订和完善课标也是必然过程。值得指出的是,了解不同版本教材存在的差异,并非是要人为地增加教学内容,而是要明确其编写理念,更好地把握课标的要求。了解和比较新教材同一知识的不同表述,有利于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更好地熟悉和理解概念。同时,可更好地让我们摆脱老教材对思维的束缚,避免给学生增加更多的学习障碍。例如,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多少”,很多老师会答“80~120mg/dL”,其实,这一答案是人教版旧教材上的,在与上述两本新教材都不同(见上表),若要求学生掌握新教材的同时,也要掌握老教材,无疑会增加他们学习负担。这也是撰写本文的目的之一。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