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的教科书的编著都要求遵循宪法,体现课程标准,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没有被制定出之前,教师一直使用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大纲中对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做了规定,在1952年至1978年陆续出版了三套教学大纲,同时,相应的教材也在各地区中小学开始使用,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了指导性作用。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2011年最新版的教学大纲被制定出来并全面使用,此时课程标准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并于7月份颁布。同年9月《课标》和配套教材在38个地区的中学开始试用,中学生物学课程开始有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而依此编写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苏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人教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简称苏科版)这三个版本的生物教材是江苏省最为常用的。目前各中学使用的都为2013年9月第一版。
从中国期刊网(2002一2016)上能找到的文献来看,对于教材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外教材的比较,新、旧教材的比较以及国内2002版本生物教材的比较这三个方面。如聂璐在2005年发表的《新课标下四套七年级生物教材的分析比较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四套教材的使用情况,发现了教材在实际运用上的一些问题;张一丹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五种教材的比较研究》针对2001年,国内主要使用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简称北师大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苏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人教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简称苏科版)以及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简称河北少儿版)这五个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发现初中生物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多集中在2002版生物教材的研究,对2012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套新教材的研究或新教材某一部分的研究,如:黄林珠在2014年发表的《浅议2012年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介绍了人教版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和变化;刘洋洋在《初中生物新教材图像系统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研究了新教材图像系统、插图教学以及插图教学的现状;刘贵玺在《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新教材中探究活 动的分析研究》对七年级下册的探究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
从论文查找的结果来看,对多种版本的教材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只查阅到几篇论文,分别是苏科庚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个版本的比较》、聂璐的《新课标下四套七年级生物教材的分析比较研究》、周阳的《新课标下五套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以及燕艳的《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比较研究》。其中聂璐的《新课标下四套七年级生物教材的分析比较研究》是对江苏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及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生物教材进行比较,主要是对教材的结构体系、教材结构、知识点、能力要求、课后习题、版面设计、书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燕艳的《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比较研究》分别从内容组织与呈现、阅读资料、栏目设计、课后习题、名言佳句引用这个方面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以及济南出版社出版的四个版本的七年级教材进行了比较。
教育的比较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研究也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从研究的范围来看,主要限于人教版新旧教材之间的比较,或包括人教版教材在内的一两个版本的教材之间的比较。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对于教材的共性介绍的多,对于各自优缺点的分析较少或者仅就七年级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因此,本文会以苏教版、苏科版、人教版的八年级生物教材作为对比的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生物学教材从建国初到现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建国初期,我国的生物学教材主要以当时苏联十年制中学的生物教材为蓝本编写的,同时也确立了我国生物教材的学科体系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末,教材比较明显的变化是结合中国实际比较密切,例如,增加了栽培学、农业昆虫、家畜、农业动物等内容,但另一方面却削弱了“双基”知识。20世纪60年代的中学生物学教材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全面,教材的编排体系也比较适当,但减少了总的课时数。十年动乱期间,各地编写出版的教材,在“四人帮”的控制下和“左”的错误路线的影响下,知识体系混乱,基础知识严重削弱。在此期间,中学生物学课被取消,只开设了农业基础知识课,由各地自编农业基础教材,主要讲授“三大作物(稻、麦、棉)一头猪”,而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知识量很少。十年动乱结束后,根据当时的国情,编写出版了一套新的生物教材,这套教材虽然与国外的教材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对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而且,我国的高中生物学课本,从这套开始,进入了分子水平,在这之前的高中生物学课本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在这之后,我国又陆续编写出版了多套教材,从以前的“一纲一本”发展到“一纲多本”,直到现在的“多纲多本”,教材的版本越来越多,形式也更加丰富。2000年7月,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之后,又新编了中学生物学教材,至此我国现有中学生物教材十一套。
新制定的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共设立了十个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和“健康地生活”。在每一个主题中又设有若千个二级主题或具体的活动,这些活动是融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的内容。这些具体的活动使“课标”更加具体、充实,也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课标”还提出了三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