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杭州市Z社区的实证研究
摘要: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当下,互助养老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当下的一些养老问题,缓解多方面的养老压力。但是当前我国互助养老模式并未普及且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互助养老中服务供给人员短缺问题突出。本文将通过了解参与互助养老的低龄老年人的外部情况与其自身的想法,分析影响其参与意愿的因素,并探究可能能够提高低龄老年人参与意愿、促进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互助养老; 参与度;低龄老人
一、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1、选题背景
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4949亿人,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6658亿人。[1]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也有很大的提高,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空巢老人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一系列由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我国的养老负担和压力有所加重,传统养老模式无法满足当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面对当前严峻的养老形势,“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发展互助性养老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互助养老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老方式,是解决当前严峻的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有效缓解养老资源匮乏、养老压力大等问题。相比传统的养老模式,互助养老模式成本低、见效快,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能够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