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文献综述

 2023-01-16 10:01

一、 文献综述

1、概述

古今中外,结婚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古人曾把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归为人生四喜,由此可见无论家庭贫富、地位高低,结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婚姻是人伦之首,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婚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个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时代,各种意义的表达早已超过了语言的界限。通过对比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旨在展示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

2、主题

中国婚俗有着许多的仪式。最早记载婚礼习俗的《仪礼》云:婚有六礼,纳采、问名、 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中国婚俗从传统的三书、六礼、安床、闹洞房等繁琐的仪式过程,以及长袍马褂、大红绣袄等复杂的婚服,发展到现在丰富多样的婚礼,和简单洋气的服装,这种种的变化是始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传统婚俗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婚礼的元素日渐消失,婚礼从形式到内容明显接受了西式风俗,一般采取中西合璧的婚礼形式,个性化、时尚化也慢慢渗入中国婚礼的方方面面。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新、借、蓝等习俗,新娘结婚是要佩戴象征幸运的白手帕,还要定制蛋糕。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得庄重严肃。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浪漫气息。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国许多教授学者对婚礼习俗进行了研究,例如学者席晓、李莉丽和教授潘文晋。其中席晓于2009年发表了以《由中西婚礼习俗看东西方价值观之异同》为题的文章,主要由着装、颜色、婚宴及费用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东西方的价值观,但是并未对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进行细致对比分析,以及蕴藏在价值观下的更本质的宗教地域等问题,仅仅对其进行了列举。李莉丽于2012年发表以《中西婚礼文化比较》为题的论文,主要对文化差异所表现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如婚姻观、婚姻中男女地位及审美情趣等等。该文章主要围绕中西宗教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潘文晋教授于2008年发表了以《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为题的文章,主要对中西婚礼文化中婚宴、着装、程序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研究,从而阐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探讨,对中西婚礼文化差异所反映的宗教、地域、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中西方婚俗文化差异所反映的文化不同进行分析,研究中西方婚礼习俗各自的特点及不同,找出婚俗文化上中西方的价值观、宗教等的差异,探讨中西文化交融的合理出路。

2、总结

通过阅读中外文献,了解到中国和西方的婚俗发展史。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都充分体现了中外雄厚的文化底蕴,形成差异的原因我总结出来最主要为四个方面:地理、社会、宗教、价值观。婚俗是最能够体现民俗文化传承的文化符号,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习俗文化,它是被传统积累固定、约定俗成并代代相传较长期基本不变的文化习俗,但在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婚俗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半西化到普遍西化的过程,而给予我对中国应继续保持中国特色文化的启发。在全球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应该保持中国应有的优秀特色文化,而不是随波逐流,只有这样中国特有的优秀文化才能永垂不朽。而在《中国婚姻家庭》的作者高福明等人的启发下,对于在全球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同时要注重把我国优秀文化成果介绍到国外去,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