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
摘要:目前,中国已经完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关于老龄化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有关于各个方面的研究。而其中对于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国外学者起步于上世纪中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则比较缺少,只能追溯到近十几年前。生命周期理论由来已久,成为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国内学者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并且得出了三个方面的结论。
关键词:老龄化; 消费水平; 综述
一、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总人口中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已于 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而且,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给中国社会经济、社会保障、文化传统、医疗体系等领域带来的压力逐步显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研究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1、未富先老。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具有“未富先老”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未富先老”是邬沧萍教授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又由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GDP还不到世界的1%,中国人口庞大,并且又迎来加速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田雪原则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未富先老”的特点始终伴随着我们,制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政策等,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冯慧阳(2011)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认为“未富先老”的特点是更加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刘士杰和原新(2011)则把“未富先老”认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