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演示活动中大学生英语课堂焦虑研究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Classroom Anxiety in Group Presentation Activities文献综述

 2023-02-27 10: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焦虑作为情感因素中影响语言发展最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美国心理学Horwits, E.K. 于1986年提出外语焦虑的概念,他认为外语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语学习相关联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

他根据焦虑产生的原因,把语言学习焦虑分为: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Scovel(1978)根据焦虑对外语学习产生的影响,把外语学习焦虑分为促进型焦虑和抑制型焦虑。

1991年,《外语焦虑:从理论与研究到课堂暗示》(Horwitz and Yong)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外语焦虑的有关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

Horwitz 设计的《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的出版标志着外语焦虑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测量工具。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大量涌现,学者们根据《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结合具体教学环境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外语焦虑成因研究(Thomas Scovel, 1978)等。

美国语言教育家Stephen D.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强调了正向情感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国内焦虑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如外语焦虑实证研究(秦晨,2006)、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多维度研究(郭燕amp;徐锦芬,2014)等。

国内学者初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与学习焦虑的关系,如口语焦虑感(陈劫,1997)、阅读焦虑与英语四级成绩及性别关系研究(焦邱明,2007)、学习动机(刘凤阁,2010)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