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因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二语学习领域的一大重大话题。
研究者对外语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作用的关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己经开始了(Stern,1983,p. 375)。
Bailey(1983)的相关实证研究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成果。
Krashen (1985)则用情感过滤假设将学习者情感因素整合进了对二语习得过程的理论解释体系之中,为外语学习情感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Stern(1983,p. 310),指出,在第二语言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总是在发挥着作用。
而在情感因素中,倦怠是反映学习者消极学习心理的重要综合指标(连榕,2005),会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业水平(马琰 2014)。
杨涛(2015)指出将倦怠引入二语学习动机研究中可以更合理地解释外语学习动机状态消极变化和相应消极情感发展。
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关系到这一代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孙晓莉,2007)。
也正如连榕(2006)所指出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了解学习倦怠现状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机器翻译对翻译专业人员的影响与促进文献综述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美妆品牌名称零翻译分析文献综述
- 基于大型平行语料库的机器翻译词素偏好研究 A Parallel-corpora Study of Morpheme Preferences in Machine Translation文献综述
- Interpreting the Character of Tom in The Great Gatsby 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汤姆文献综述
- 文学作品中狗的灵性Literary Version of Dogs’ Psyche文献综述
- 英语在线课程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武汉理工大学《基础英语4》在线课程为例文献综述
- 从静态动态转化角度浅析张培基译著文献综述
- 中美新闻发言人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 《实习医生格蕾》中医患间冲突性话语研究文献综述
- 家庭成员间冲突话语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