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的哲学与美学思考
摘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学哲学和数学美作为数学文化的一部分,更是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体现哲学理念与美学价值,帮助数学课堂活动的进行,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审美观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发挥数学在培养学生素质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哲学;数学美
- 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但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包含哲学与美学的数学文化。许多数学家在前人的数学文化的影响下发现新成果,同时他们也不断充实了数学文化。数学家在数学成果上关于哲学和美学所受的启发也给中学的数学教学带来启示。我国许多学者研究数学的哲学观点和美学体现,并结合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教学上的建议。
- 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
- 数学的哲学研究
- 数学哲学的理解
数学家德莫林斯说过:“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我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若没有两者,我们就什么也看不透。”[1]数学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数学中的哲学问题,包括了数学的本质、性质和意义、数学的发明、发现和真理以及数学与心智、数学与逻辑、数学与现实世界等一系列的哲学问题[2]。
数学哲学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认为“万物皆数”。在无理数的发现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后,柏拉图认为数学是指存在于理想世界中抽象无形的客观真相,拥有类似想法的数学家都被称为“柏拉图主义者”,其中有阿基米德、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19世纪,非欧几何的出现动摇了人们的想法,关于数学哲学的观点开始多元化。当代数学哲学分为三大类,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以弗雷格为代表的逻辑主义和布劳威尔代表的直觉主义。
- 哲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有学者认为教师可以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融入数学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点的联系,同时在例题练习中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意识,以及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1]。
也有学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数学哲学的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数学运算与直观想象。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数学哲学的思考能够更好提升数学的教学实践智慧,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思维层次[3]。例如在函数这一课,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适当插入数学哲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需要有哲学的思考来帮助数学教学[2]。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