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意义和策略——以圆锥曲线为例文献综述

 2023-03-15 02:03

数学史融入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意义研究

摘 要:随着人们对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的必要性认识加深,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育是国内外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根据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进行筛选、分析与述评,综合分析出研究者们的研究数学史融入高中课堂出发点和策略,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一个最佳策略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过程意义主要涉及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三个方面论述,进一步认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内在密切联系,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数学史 高中数学课堂 融入策略 意义

1972,在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 (简称HPM,1976 年开始隶属于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标志着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的出现,一线数学教师和广大数学教研人员越来越关注数学史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改革趋势上,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重点。我国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设立了“数学史选讲”专题,对数学史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借助生动的事例,对数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大成果以及重大事件进行了解,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加强学生对数学内涵的理解”[1]。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引起了影响,出现了与数学文化相配套的材料,也在一些杂志中设立了数学史专刊,但是对于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仅仅是课余兴趣了解。2018年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对数学史作了进一步要求。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数学史在高中课堂上的应用意义,本文试对此前中国期刊网上能够检索到的关于数学史融入高中课堂教学意义和方法的研究文献进行筛选、综合分析比较与简单述评,希望能在此类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数据源选用中国知网 (CNKI),进行文献统计、筛选、检索;选用标准检索,将“篇名” 设为检索项,把 “数学史融入”或者含有“渗透”以及“方式”和“意义”当作搜索词,把“高中数学”当作检索主题,检索时间设置为2003至2021年,设置成功后系统默认模糊匹配, 最后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1篇, 包含期刊文献64篇、博士硕士生论文135篇及其他。依据发表时间,得到文献数量统计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2003年-2020年高中数学与数学史策略与意义研究年度分布趋势

从图1高中数学与数学史策略与意义研究年度分布可以看出: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意义研究最开始为2003年,是福建师范大学的林景芳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中简单的提到结合数学史有关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7]。研究文献数量大趋势上自2003年开始一直波动增长,可以看出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数学史的应用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2019年研究最为如火如荼,2020年由些许回落(疫情对研究存有一定影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